SPL 量化编程课

前言— 量化入门,从离线策略开始

量化投资如今已成为金融科技领域最炙手可热的话题之一。社交媒体上充斥着“量化实现财富自由”、“AI 量化策略年化收益超 50%”等诱人故事,吸引了无数人蜂拥而至。虽然有些夸张,但不可置疑,优秀的量化策略的确能给投资者带来可观的收益。然而,一个现实确是,很多怀揣量化梦想的入门者,只是在量化世界的大门外观望和转悠,迟迟无法真正踏入其中。本节课就来聊一下,普通人应该如何入门量化投资。

一、海市蜃楼:在线策略的高门槛与实操困境

在量化交易中,“在线策略”指的是能够实时接收市场行情数据,并根据预设的逻辑自动、即时地做出交易决策并执行下单的策略。

它的核心特征是“实时性”和“自动化”。

..

在线策略的最大优点就是可以实时监听最新的股价跳动,自动捕捉交易机会。但是对于普通股民来说也有较高的门槛。

首先是资金门槛,大部分券商对开通量化交易的账户资金都有一定要求。不同券商要求不同,最低也要 10 万起。

资金门槛区间

典型券商举例

备注说明

低门槛 (10 万元及以下)

国金证券、华宝证券、国盛证券

部分券商可能宣称“零资金”开通,但当前普遍最低门槛约为 10 万元。有的券商也可能以一定的交易量作为替代条件。

中等门槛 (30 万 -50 万元)

光大证券、银河证券(部分营业部)

这是目前较为常见的门槛范围。部分券商的这一门槛存在协商空间。

高门槛 (100 万 +)

华泰证券、中金公司、国泰君安

通常针对高频交易者或机构客户,可能提供更优质的交易通道和服务。

其次在线策略严重依赖稳定的网络、可靠的服务器和没有 bug 的代码。任何技术故障都可能导致巨大损失。

对于量化入门者来说,如果上来就尝试搭建自己的在线交易系统,很容易就被复杂的 API 接口、恼人的环境配置、时断时连的数据源以及无法预测的 BUG 击垮了,更别说高昂的投资费用。最终,热情被消耗殆尽,量化梦想沦为又一个“从入门到放弃”的故事。当然初学者还可以选择一些量化平台,这样就省去了自己搭环境的烦恼。但是大部分的平台框架又都搞得很复杂,初学者很容易被搞晕,难以实现从 0 到 1 的突破。 并且多数平台也并不能直接实盘。

二、柳暗花明:离线策略——人人都能上手的量化起点

在线策略如此艰难,我们是否还有别的路可走?答案是肯定的,这就是被大多数主流教材所忽视,但却极其强大的离线策略

什么是离线策略?

离线策略,指的则是基于日线或更长周期数据进行决策、无需依赖实时交易系统的策略研发模式。

其特点是:在每日收盘后运行策略程序,生成下一交易日的交易计划,并通过人工下单的方式执行。这种方法剥离了在线策略中对技术和实时性的苛刻要求,让开发者能够更专注于策略逻辑本身、信号的有效性以及风险收益特征的稳定性。它的核心思想是将“策略研究”与“交易执行”分离。我们同样用一张图来揭示其奥妙:

..

看,这个过程是不是瞬间亲切了很多?离线策略的本质就是分析自动化,执行手动化”

它的执行过程是这样的:你在一个相对放松的环境下(比如每天晚上 8 点,或每周日下午),运行你的策略程序。这个策略程序会分析已经收盘的、确定的历史数据,然后告诉你:“根据我的模型,明天你应该买入哪些股票。” 你把这个计划记下来。第二天开盘后,你像普通投资者一样打开手机交易软件,观察市场,如果条件满足,就手动点击下单。

离线策略的门槛几乎为零,是个人都能做:

  • 技术门槛低:你只需要会最基本的数据处理和逻辑判断编程,就能完成很多策略。无需处理复杂的实时 API、网络通信和并发问题。

  • 数据成本低:使用日线级别的历史公开数据,几乎是免费的。

  • 无硬件压力:在你的个人电脑上就能完成所有计算。

  • 风险可控:低频交易避免了滑点、延迟等高频交易的专属风险

  • 无资金门槛:几千元就可以开始实践。

三、大道至简:离线策略的盈利能力与市场真相

你可能会怀疑,这种“半自动”甚至“手动”的方法,能赚到钱吗?会不会比高大上的在线策略差很远?

这是一个巨大的误解。投资的盈利核心在于策略的逻辑优势(Edge),而不在于执行速度的快慢。对于绝大多数趋势跟踪、均值回归、基本面因子等策略而言,以日线单位的离线策略完全足够了。

事实上,华尔街和顶级量化基金的大量研究工作都是“离线”完成的。他们用海量历史数据回测和优化模型,寻找 Alpha。真正需要极速执行的只是其中一部分资金。而对于个人投资者,我们耳熟能详的很多经典策略,其实都是离线策略的绝佳范例:

  • 海龟交易法则:它的核心是计算 ATR 和均线通道,这些完全可以在收盘后计算,并制定第二日的入场、离场计划。

  • 双均线金叉死叉:比较两根均线的关系,收盘后一目了然,第二天按计划交易。

  • 基于财报数据的基本面选股:财报每季度才更新一次,是典型的离线分析场景。

市面上畅销的量化投资书籍,里面讲授的策略思想其实大部分都是离线策略。可惜,当读者满怀激情地想要实践时,却被引导到了构建一套复杂的在线交易系统的歧路上,最终因技术难度而放弃。这并非书中的策略无效,而是实践路径出了错——很多人没有支持离线策略的轻量级框架和正确的实操方法论。

四、从入门到精通:我们的解决方案

认识到离线策略的巨大价值和初学者的真实痛点,我们专门设计了一套从离线策略入手的量化课程与框架

我们的课程特色在于:

  1. 真正的零基础起点:课程以实操为重点,从最基本的数据获取开始,带领学员一步一步操作,逐渐掌握量化的各种技能。在这里没有大篇幅枯燥的编程讲座,而是将编程技能融入到了每一步的操作中,用到什么学什么。只要跟着课程一步一步去操作,即使你没有任何编程基础,也能学会。

  2. 专为离线策略设计的轻量级框架:我们专门为低频策略设计了极简的回测框架,使得典型交易策略只需 10 余行代码即可实现,让学员能够真正专注于策略逻辑而非技术细节。你只需要像填空一样,实现策略的核心逻辑。框架会自动完成处理数据、分析计算、生成结果等繁琐工作。

  3. 近百个即用型技术指标的源代码:学员可以开箱即用。有了指标源代码,学员就可以自主改进甚至创造新的指标体系,更自由地表征自己对市场的理解。

通过我们的课程和框架,你将能够快速地实现自己的第一个策略,看到它的历史回测曲线。并有可能在一周内完成第一次“策略指导下的手动交易”。这种“我能行,我能做到”的成就感,是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

量化之路,理应循序渐进。先通过离线策略验证你的想法,积累宝贵的实战经验和小额资本。当你对市场有了深刻的理解,策略也得到了长期验证,并且盈利积累到一定程度,需要更精细化的执行或探索更高频率的机会时,再考虑投入更大的成本(时间、金钱)去研究。那时再搭建复杂的在线策略系统,将是水到渠成、风险可控的选择。

本课程将以“人人都能上手”为宗旨,帮助你在不求人、不拼设备、不烧钱的前提下,稳稳跨出量化实践的第一步。在这里,你会发现:量化投资并非少数人的游戏,而是一种能够被系统学习和逐步掌握的技能。让我们一起,从离线策略开始,踏入量化投资的大门。

目录

第 1 工具准备

第 2 理解 K 线数据

2.1 数据下载

2.2 K 线数据

2.3 股票列表

2.4 绘制图形

第 3 复权数据

3.1 复权概念

3.2 复权价格

3.3 复权脚本

第 4 编写第一个策略

第 5 回测例程

5.1 回测例程

5.2 例程函数解释

5.3 回测指标

5.4 回测举例

第 6 均价策略和指标

6.1 均价策略

6.2 指标

6.3 均价策略 - 多支股票

第 7 MACD 背离策略

7.1 相关概念

7.2 相关指标编写

7.3 MACD 背离策略编写

7.4 多支股票和平仓处理

第 8 学会用指数

8.1 指数概念

8.2 指数数据

8.3 将策略收益和指数做对比

8.4 指数相关的指标

第 9 使用基本面信息

9.1 基本面数据

9.2 选股方法

9.3 基本面相关指标

第 10 仓位管理

10.1 固定金额法

10.2 固定比例法

10.3 信号生成和实操

第 11 海龟策略

第 12 趋势交易策略

第 13 KNN 简单策略

第 14 线性回归策略

附录

常用指标

价格趋势类指标

MA(移动平均线)

MA 多头排列指标

BBIC(多空指标)

EMA(指数移动平均线)

SMA(算术移动平均)

MACD(指数平滑异同移动平均线)

TRIX 三重指数平滑平均线

DMA(平均差分析指标)

DMI(动向指标)

MTM(动量指数)

ENE 轨道线

PSY(心理线)

MFI(资金流量指标)

AMV(成本价均线)

VMA(变异平均线)

价格摆动类指标

VOL 波动率

MICD(异同离差动力指数)

SRMI(动量修正指标)

DPO(区间震荡线)

ILLIQ 非流动性因子

超买超卖指标

KDJ 随机指标

CCI 顺势指标

RSI 相对强弱指标

W&R 威廉指标

BIAS 乖离率

ROC(变动速率指标)

ADTM(动态买卖人气指标)

ATR 平均真实波动范围

OSC(变动速率线)

UDL(引力线指标)

压力支撑指标

BOLL 布林线(股价信赖区间)

CDP(逆势操作)

MIKE(麦克指标)

RCCD(异同离差变化率指数)

BBIBOLL(多空布林线)

DDI(方向标准离差指标)

MI(动量指标)

相对市场指标

相对市场波动率

相对行业波动率

市值中性化

Beta(相对市场指标)

成交量指标

成交量均线

成交量 MA 形态

量比

成交额

量价指标

ASI(震动升降指标)

OBV(能量潮)

WVAD(威廉变异离散量)

AD(集散指标)

PVT(价量趋势)

能量指标

ARBR(人气意愿指标)

CR(能量指标)

VR 容量比率

VSTD(成交量标准差)

VRSI(量相对强弱)

MASS(梅斯线)

SRDM(动向速度比率)

ALS 新增流通股占比

新增指标

Donchian(唐奇安指标)

趋势交易指标

KNN 指标

线性回归指标